冬,应天府帅府的暖阁里,炭火烧得噼啪作响。朱元璋解下染着征尘的外袍,看见马氏正就着灯烛缝补一件蜀锦夹袄——那是前日朱升送来的贺礼,袖口处被他骑马时勾破了线头。“今日去请刘伯温,又吃了闭门羹。”他往椅上一坐,靴底在青砖上碾出细碎的雪粒,“那老儿当年替元廷剿匪时挺利落,如今倒端起架子了。”
马氏指尖一顿,银针在烛火下闪过冷光:“我听朱先生说,你首先提的便是刘伯温?”她故意用了句江淮俚语,见丈夫挑眉,才笑着放下针线,“越是被先生放在名录首位的人,越不会轻易点头——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可是踏破了隆中草庐的门槛呢。你带着亲兵去叩门,人家隔着门缝见你甲胄在身,还以为是来下战书的,哪敢轻易应承?”
朱元璋摩挲着案几上的《郁离子》——那是刘伯温的着作,书页间还夹着片干枯的兰草。他忽然想起朱升说过,刘伯温最爱种兰,案头常年摆着“君子当如兰,处幽谷而不改其香”的条幅。“可我已放下身段,亲赴青田三次,”他忽然烦躁地翻了翻书页,“比当年郭子兴请我还多一次!”
马氏起身替他添了杯热茶,茶汤在细瓷碗里荡开涟漪:“你呀,只知道带兵打仗要‘攻心为上’,却不懂待士大夫要‘以情动之’。”她指尖点了点《郁离子》里《卖柑者言》的段落,“刘伯温写这篇时,骂尽了官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见他心里装的是‘清名’与‘苍生’——你若只带着官印和金银去,岂不是拿俗物辱了他?”
窗外忽然飘起细雪,竹枝被压得簌簌作响。朱元璋望着妻子鬓角新添的霜色,忽然想起当年在濠州,她揣着热饼藏在胸口,只为给他送一口热食,饼子把皮肤烫得通红。“那你说,该如何做?”他忽然握住她粗糙的手掌,触到掌心的茧子——那是多年操持军务、缝补将士衣甲留下的印记。
马氏低头一笑,指尖划过案头的《应天府民生图》:“明日我备些家乡的腌菜和新茶,以‘通家之好’的名义去青田。你呀,暂且放下‘大帅’的架子,只当是邻里串门——刘伯温见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带兵甲,或许肯说些真心话。”她忽然想起朱升曾提及,刘伯温的发妻亡于战乱,膝下幼子寄养在同乡家中,“对了,把咱们刚得的那幅《教子图》带上,听说他幼子爱读绘本。”
三日后,青田山庄的柴门终于在马氏的叩击下缓缓打开。刘伯温看见门前站着的中年妇人,身着粗布蓝衣,鬓角别着朵野菊,身后的仆从抬着竹筐,筐里露出腌菜坛子的青釉——那是地道的江淮风味,竟与他记忆中母亲做的一模一样。“妾身马氏,冒昧叨扰先生,”她屈膝一福,亲手捧出茶盏,“听闻先生爱喝松萝茶,特意让应天府的茶农炒了新茶,还请尝尝是否合胃口。”
堂中炭火摇曳,马氏看着刘伯温盯着茶盏发愣,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轴:“这是小儿临摹的《耕织图》,先生幼子若喜欢,便留着玩吧。”画轴展开处,田间农夫挥锄、织女坐机的场景栩栩如生,角落还歪歪扭扭写着“天下太平”四个字——那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笔迹。刘伯温忽然想起自己夭折的幺儿,喉间一紧,竟说不出话来。
“先生可知,我家夫君为何三番五次来请?”马氏忽然望向窗外的梅林,“他常说,当年在徽州雪夜,朱升先生送他九字真言,让他懂得‘根基’二字。可这根基,不单是城墙和粮草,更是像先生这样,肯为百姓把心焐热的人。”她指尖轻轻叩了叩案几,“前日应天府闹蝗灾,夫君带着文臣们在田间捕蝗,鞋上沾满了泥巴——他呀,最恨别人叫他‘大帅’,总说自己不过是个想让百姓吃饱饭的农夫。”
雪光透过窗棂映在刘伯温脸上,他忽然想起前日收到的密报:朱元璋在应天府设立“惠民药局”,免费给百姓施药;废除了元廷的“匠籍”,让手艺人可以自由营生。这些事,比起当年元廷的苛政,简直有天壤之别。“夫人可知,刘某曾为元臣,手上沾过……”他忽然顿住,指尖捏紧了茶盏。
“先生说的,我家夫君早想过了。”马氏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那是朱元璋亲笔所书,字迹粗粝却工整,“他说,当年孙德崖带人劫营时,他也以为这辈子要毁在同室操戈上,可后来才明白,乱世中谁没走过弯路?重要的是,如今愿不愿为百姓把路走直。”信末,赫然画着个歪歪扭扭的“耕”字——那是朱元璋特意学的,寓意“以耕为基,以民为本”。
至正二十年春,青田山庄的柴门终于打开。刘伯温背着行囊走出时,看见门前的石阶上,新放了一尊陶制的耕牛——那是朱元璋让人送来的,牛背上刻着四个字:“与民同耕”。他忽然想起朱升在《时务策》里写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此刻望着远处应天府方向的云气,忽然懂得,这个屡屡叩门的人,叩的从来不是他刘伯温的房门,而是天下士子心中那扇“能否托付苍生”的门。
当刘伯温的马车驶入应天府,城门口的百姓正围着新贴的《劝农文》议论纷纷。他掀开轿帘,看见朱元璋穿着寻常百姓的短打,正蹲在地上帮老农扶正犁铧,身后跟着的亲卫,竟也都挽着裤脚,手里拿着粪箕——这幅景象,与他记忆中高高在上的“大帅”形象截然不同。
当刘伯温的马车驶入应天府时,城楼上的“朱”字大旗正猎猎作响。朱元璋站在帅府门口,看见这位谋士鬓角的霜雪,忽然想起多年前在徽州雪夜,朱升递来的那杯野山茶——原来这世间最难得的“人才”,从来不是靠权势逼来的,而是靠一桩桩“不扰民、重民生”的实事,慢慢焐热了人心。就像此刻刘伯温手中捧着的,不是官印,而是一卷《处州百姓生计录》,上面记着他沿途所见的“哪家粮仓需修缮”“哪条水渠需疏通”——这些细如尘埃的事,却让朱元璋明白,朱升当年坚持“拿下处州”的深意:当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愿意为你笔下的“安民”二字奔走,这天下,便已在掌心了。
夜风掠过秦淮河,送来两岸的灯火。朱元璋翻开新的人才名录,在“刘基”名下郑重地画了个勾,忽然听见后堂传来孩童的笑声——那是府里的小吏带着孩子,在背诵新颁的《农桑月令》。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想起朱升说过的“高筑墙,广积粮”,此刻终于懂得,这墙是民心之墙,这粮是人才之粮,当墙内聚满了愿为苍生谋福的人,这乱世的夜,便再也暗不下去了。
在帅府的正堂之中,朱元璋正焦急地等待着,目光不时地扫向门外。当他看到刘伯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时,竟顾不得旁人惊讶的目光,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先生可算来了!某昨日读《郁离子》,读到‘治天下如治田,必去其螟螣’,正想请教——如今这天下的‘螟螣’,该如何除?”朱元璋的神情中满是对刘伯温的敬重与期待,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乱世中的一线希望。
他忽然退后半步,对着刘伯温深深一揖,这一揖,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敬意:“当年刘邦得张良,如鱼得水;某得先生,如旱苗得雨。今日起,先生便是我之‘子房’,还请不吝赐教。”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居高临下,只有对贤才的渴望与尊重。
刘伯温慌忙扶住他,双手微微颤抖,心中满是感动。他的手指触到朱元璋袖口的补丁,那补丁针脚细密,显然是马氏亲手缝制的,每一针都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子,温暖而明亮。刘伯温心中一动,朱元璋的一生,从起兵到后来成为一代帝王,始终保持着节俭的本色。这种质朴,与那些只知掠夺、挥霍无度的“匪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伯温从内心里将朱元璋与那些“匪寇”区别看待了。他相信,朱元璋绝非为了权势而起义,而是乱世中老百姓不得已而为之的领头人。他是为了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那些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黎民,才挺身而出,扛起这面起义的大...
相邻推荐:野狗(姐弟H) 真心游戏[微恐h] 仙途漫漫且徐行 【权游】太阳之下 至若春和景明(gl) 玩心 警花与少爷 尾巴之下是女相gl 男后 想听你讲小情话 身心沦陷( 1v1) 福艳大特务 各种女孩子贴贴(abo+futa注意) (综漫同人)绷带精的千般套路 末世之大佬的媳妇非人类 風月录 怪物(变态心理学)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beta拒绝玛丽苏() 炸厨房 大谋谋国 谋天下剧 谋夺天下 大谋士是什么意思 大谋大略 谋伐天下 大谋无谋 大谋不谋什么意思 大谋是什么意思 大谋集团 大谋略家 大谋不谋的意思 大谋大成 谋大谋小 谋大是什么意思 大谋不谋 大谋博客 谋策天下 大谋不谋下一句 谋略天下 大谋什么意思 谋大略对什么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